聚焦it 资讯 春雨医生“被倒掉”:互联网医疗加剧线下争夺

春雨医生“被倒掉”:互联网医疗加剧线下争夺

10月18日,一篇题为《论春雨医生的倒掉》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让原本前途就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移动医疗引发了多方争议。一场关乎移动医疗命运的论战就此点燃。

1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此番由医药行业媒体发起的互联网医疗炸弹会微信群大讨论,已经有超过60个群线上直播,参与人数超过两万人。

而同期由阿里健康、滴滴出行与名医主刀联合发起的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也高调出场。不过,在万众创业热闹的背后,资本对于移动医疗却已日渐趋冷,投资方不再是只凭借模式就会动心,毕竟其盈利模式不清晰已成为悬在资本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质疑风波

《论春雨医生的倒掉》这篇文章是微博博主“一医一世界”写于今年5月份,不过却在当前被多人转发火了起来,其背后的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医疗圈很多人对互联网医疗的看法。

“一医一世界”认为,春雨医生在推出线下诊所后,必将倒掉。理由是春雨诊所的重资产运营会让其融资后把钱投资于线下诊所,但仍改变不了“中介”的角色,如果不能盈利,只会更快地把钱烧完。春雨的医患中介模式不能类比打车软件模式。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医一世界”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医疗很大,市场很小,大部分医疗服务都是非盈利性质的政府公营事业;其次医疗市场丘壑纵横,很分散,资本很难统一市场;此外春雨不论是做中介还是服务提供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信任。

“一医一世界”最终的结论是,当春雨医生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不做骗子公司,其商业模式不可能赢利。

这个看似针对春雨医生,实际上是针对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悲观论调,引起了互联网医疗领域激烈的讨论。春雨医生作为移动医疗领域的开拓者,其发展趋势无疑影响着其他该领域创业者的未来。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告诉记者,“一医一世界”写出上述文章时,正值今年5月份春雨医生推出的线下诊所策略,开线下诊所是春雨医生一路走过来的必然选择。

张锐称,春雨医生的战略有QA、私人医生和保险三个关键词。2011年7月,春雨医生正式上线,推出轻问诊服务并赢得首批用户,QA即是春雨医生1.0时代轻问诊服务。但是轻问诊存在用户体验不完整,以及医学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的缺陷。开办线下诊所,则是春雨医生解决用户体验不完整的对策。

张锐透露,春雨医生的线下诊所是通过合作制、托管制、加盟制、自建制等四种方式来实现,目前已经有154家线下诊所运转起来,春雨医生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开到300家,明年开到1000家。

对于未来的盈利模式,张锐则强调目前并不急于考虑盈亏平衡的问题。张锐透露已经有一家保险企业愿意为春雨诊所的服务付费,为其旗下会员进行保险控费。至于是哪一家保险企业,张锐则表示近期会有重要消息公布。

张锐得出的结论是,移动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局面是,无论体量大小做的都是商业保险的生意,不同的是体量大的企业自己做保险生意,体量小的企业为保险公司做控费服务。因此,无论是重度还是深度介入医疗,买单方只能是保险公司。

不过,针对春雨医生的商业模式,业内人士也有异议。在互联网医疗炸弹会的社群讨论中,一位具有官员身份的专家表示,春雨医生线上与线下不可同时兼得,否则会造成互联网+医院,如同医院网络化,这样就会存在未知的医疗风险。

线下之争

有业内人士推测,春雨医生“被倒掉”,或是同行业的人所为,这篇于5月份就已经写出来的文章,在今年10月份由众多公众号推出,较为可疑。

这样的推测亦不乏依据。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轻资产运营已经成为过去,移动医疗企业已经开始由医院外围攻向内部,移动医疗企业的运作模式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轻资产运营。

一位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向线下诊所切入,春雨医生看得到,其他移动医疗企业也不可能忽视,因此未来大家对线下诊所以及医院的资源之争将更加激烈。”

以挂号为切入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未来或将分成两种发展趋势:做医疗方向或是服务方向。选择转型做医疗方向,企业将线上以挂号为入口进行患者导流,线下结合做医生集团、开办诊所等;选择做服务方向的企业,则继续为医院做服务,用移动互联改变医疗服务的模式,解决医院及第三方的医疗IT需求。

自2011年互联网医疗概念引入国内后,好大夫发布了APP产品,较早介入互联网医疗领域。紧接着,春雨掌上医生、丁香园相继问世,而后,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普及和资本涌入,互联网医疗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2014年,丁香园即宣布建设线下全科诊所;今年3月,阿里健康向18万家诊所伸出橄榄枝;几乎同时,挂号网也推出了微医产品,宣布进入团队医疗阶段。

在互联网企业做出向线下战略调整的同时,来自医生方的创业者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企业就是张强医生集团。

张强医生集团成立于2014年中旬,又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试图为走出体制的医生搭建自由执业平台。据悉,医生集团计划设立运营部、学术部、行政部和品牌部四个行政部门,并借此在2015推行PHP模式,以重塑医生与医院的关系。PHP的核心内容是医生成为主导,而不再是医院的雇员,医生团队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张强医生集团计划在2015年落地4家PHP签约医院,优先选择私立高端领域。

而张强医生集团拥抱互联网的举措便是计划与已经开展合作的外资医院合作,共同打造通过远程医疗看病的“互联网诊所”。

在一位投资人士看来,无论是采取怎样的线下战略,对于医生资源的争夺战显然已经打响。以前线上业务发展时,大家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真的到了去线下整合医生资源时,竞争才刚刚开始。

资本趋冷

不过,无论是春雨医生,还是医疗圈的人,最先冷静下来的是投资移动医疗的资本,记者注意到,资本方对于这场论战更为关注,同时他们在投资方向上已经渐渐有了明确的目标。

自今年下半年资本寒冬论开始流传以来,整个互联网行业气氛尤为紧张。春雨医生作为移动医疗领域的代表企业,其生死存亡已经成为了移动医疗发展前景的符号。因此,春雨医生能否被这篇文章“倒掉”,备受投资界关注。

以A轮投资为主的启赋资本投资总监蒋利平告诉记者,他最近也极为关注关于春雨医生这篇文章所引发的趋势,今年下半年资本市场收缩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TMT领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目前启赋资本已经投了多家移动医疗企业,他们早期的投资方向是看一家移动医疗企业具体的业务模式是什么,能否给参与方带来真正的价值,最终谁会愿意来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热潮减退之后,投资者与移动医疗运营商皆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将流量免费导出的移动医疗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市面上现有的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大多存在功能单一、重合率高等问题。

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副秘书长王晶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行业确实偏向理性,这与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互联网讲究快速思维,医疗行业本身不是服务,而是照顾和救死扶伤,因此互联网医疗很难向打车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那样迅速被人所接受,如果解决不了诊断和治疗的问题,互联网企业并不能深入医疗行业。

“因此,资本在近几年来快速地盲目投资之后,已经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本质与其他‘互联网+’不同,创业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企业能不能与医疗行业深度结合,否则资本不会介入。”王晶告诉记者。

蒋利平告诉记者,大量的移动医疗企业出现,对资本来说反而是好事,目前很多移动医疗企业的估值,双方都能够接受,投资成本也好控制,遥想前几年,一些资本高价抢移动医疗项目,目前有的投资或许已经打水漂。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蒋利平表示会投向更有核心技术以及模式创新的企业,技术方面既包括医疗技术,还包括大数据应用技术,智能设备技术等等。

“此外,创业团队既要理解医疗行业特点,还需具有深度互联网思维,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并且团队具备良好的执行力,公司可以小,人的格局要大。”蒋利平补充说。

对于所投的企业要不要继续跟投,蒋利平表示接下来就得考虑企业是否能盈利或者能否产生现金流。

“未来能打破健康与医疗信息孤岛,打通日常健康数据、体检数据、院内数据的业务模式的公司会很有价值,这里边涉及到的智能硬件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蒋利平总结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ujiaoit.cn/news/2482.html

苹果WiFi助理功能又惹麻烦 被索赔500万美元

假慈善真广告难分辨 "朋友圈"别成了"坑"友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