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 资讯 垂直社交:在巨头阴影下圈地,死亡率最高占了35%

垂直社交:在巨头阴影下圈地,死亡率最高占了35%

创客们相信:社交应用是互联网之王。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本土移动社交应用产品数量已经超过2000款。在移动社交领域,爆红与沉寂只有一线之隔,生与死也如影随形。啪啪、脸萌、足迹等应用经历了一夜爆红后,快速凋零。在100家死亡的App里,社交类占了35%,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别。不过这些都阻止不了创客们的热情,许多人失败后选择了再出发,他们开始针对垂直人群做差异化尝试,这其中包括学生、职场新鲜人、律师、同性恋等不同群体。在微信、QQ等社交巨头的阴影下,他们正在圈占自己的地盘。

1

低门槛带来高死亡率

移动社交领域的创业机会向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创业者一视同仁地敞开了大门,但低门槛也抬高了死亡率。所以从死亡率上讲,社交类的App没有这么幸运,艾媒咨询报告显示,在100家死亡的App里,社交类占了35%,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别。

“这几乎是最恶劣的创业时代,面临的竞争非常大,我们在与时间赛跑。”楼里的创始人颜珍这般形容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近几年,像颜珍一样踏入社交创业领域的人不计其数,很多人一个社交项目失败后,立刻转向另一个社交项目,Pix72的创始人刘之源就是一个在社交领域连续三轮创业的人,他相信用户还有很多社交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图片社交。

投融界大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移动社交类项目总数已经超越了2014年全年项目总数,且资金缺口高达约43亿元,接近2014年全年资金需求的2倍。

社交应用数量激增的同时,产品的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sns lab社交网络研究院创始人张俊所言,社交产品的表达形式由最初的简单的图文搭配逐渐转向图、文、语音、音乐、短视频、弹幕等富媒体整合的方向发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App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十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相对而言,社交App的生命周期还算偏长的一类,艾媒咨询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即时通讯与社交类App使用频率最高,在各类应用中领跑,据了解,使用频率越高,App的生命周期也越长。

垂直社交是大势所趋

虽然死亡率居高不下,但创业者对于社交领域的热情却从未消退,在张俊看来,社交是互联网之王,关键是读懂人性。“社交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用户能以比现实生活中更少的投入、更高效率地获得虚荣心、好奇心、归属感、倾诉欲的满足。”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垂直社交领域,一些满足学生、职场新鲜人、律师、同性恋等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的社交产品备受青睐,移动社交领域呈现出垂直化发展的趋势,垂直社交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2015年,女同社交应用拉拉公园、邻里社交应用楼里、女性社区趁早网、移动视频社交应用求见等多款垂直领域的社交应用传出融资消息。中路资本合伙人刘刚说:“未来的移动社交领域,找到细分人群成为了制胜的关键。”

投融界的大数据报告显示,移动社交正告别同质化,向差异化市场进发。张俊也认为未来垂直社交是大势所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公司避开微信、QQ等大平台,向细分领域寻找蓝海。

复制模式不一定靠谱

“目前国外的社交软件很难进入中国,导致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很多创业者经常看见外国有一个社交应用做得很火,就直接在中国复制一个。”十年后的创始人笪兴说。

这就是中国创业圈常见的Copy to China模式,即通过借鉴国外成功产品的模式,在中国市场打造一款同模式的产品,从QQ、人人网、开心网到新浪微博、微信、知乎、无秘,国内流行的顶级社交软件几乎都能找到外国产品的影子。

“国外更倡导创新,国内更加喜欢跟风抄袭“微创新”,哪里热往哪跑,遏制了创新产品的出现。”张俊认为,西方用户的很多需求和心理其实是基于特殊的文化氛围和沟通习惯,很多模式移植到中国根本不管用。“比如snapchat是可以分享瞬间、阅后即焚,很多美国中学生用来分享一些炫酷劲爆的瞬间,但是中国人要面子、没那么大胆,分享的瞬间多半是天花板和墙,所以模仿者在中国很难再造一个snapchat。”

中国的社交应用,还是要落到如何满足国内人群内在社交需求上来。

资本市场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垂直社交领域,一些满足学生、职场新鲜人、律师、同性恋等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的社交产品倍受青睐。

创始人:颜珍 融资情况:已完成A轮融资。

楼里 以社区新闻破冰城市冷漠

2014年,颜珍就盯上了社区社交这一市场,去年8月顺利拿到天使投资后,她迅速操盘打造了一款基于住宅楼盘的邻里社交应用——楼里。

颜珍此前在媒体和新浪微博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社交运营经验,对于身边的新闻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她认为小区的公共事件关系到每个居民的利益,是邻里社交的切入点,所以激励用户连续贡献本社区内容,并产生互动,成为楼里的核心竞争力。

楼里让用户自发地把自己小区的每一件新鲜事儿当做新闻去分享,产生共同话题,以此来打破许多小区的“中式冷漠”。颜珍说:“我们买房子买的绝不是那一百多平米,买的是地段、氛围与文化,楼里希望能帮助居民在小区建立起一个半熟人式的社交圈子。”

同时,居民在楼里上,还可以提供生活经验、社区智慧、生活服务等信息的咨询和分享,楼里目前还接入了北京的社区警察,他们可以通过楼里发布相关服务信息。

在邻里社交这个领域,颜珍说并不惧怕其他团队的介入,反而会很欢迎,因为这样更容易打开这个市场的需求,但是颜珍也认为大家不能玩坏这个市场的氛围,“我们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楼里目前覆盖了北京几十个大型社区,用户高度集中,每个小区有一千至三千人,而且用户黏性还较高,据颜珍介绍,每个用户平均每天打开楼里8次,而登录的用户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会自发产生UGC内容。

楼里的融资相对顺利,但这没有让颜珍感到轻松,反而让她觉得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我认为这是竞争最激烈的时代,创业和打工不一样,打工像击剑,有保护套,创业却像持匕首肉搏。”

创始人:刘之源 融资情况:前期自筹资金,正在进行天使融资。

Pix72 多平台、多场景的图片社交

如果有一款软件,可以让你的女朋友去夏威夷旅游时,埋下一个“图片宝藏”,下次你到这里时,就可以解锁这个场景,会不会感觉很浪漫?Pix72就是这样一款多场景的图片社交应用,创始人刘之源认为,现在图片表达的方式太单一,没有互动感,他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图片社交只是在屏幕上看图的模式”,让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不同场景中自由分享图片、表达信息。

刘之源是一个社交领域的连环创业者,2011年在美国费城读书时就打造了一款事件社交软件intreest,2013年回国后又打造了Wehue摄影社区,到2015年,才正式推出了图片社交应用Pix72。

Pix72的图文表达方式有些类似于在微信朋友圈常被转发的H5页面,但是用户制作起来更便捷,表达形式也更轻盈,他们希望用最简单和最纯粹的方式,让用户能讲述自己的故事。例如用户在旅行的时候,可以随时分享自己拍的照片,也可以和其他人玩“寻宝游戏”,即在某一地方埋下图片“宝藏”,其他人到这里来时,就可以解锁这个场景,看到前人分享的图文消息。

刘之源认为“载体常换,表达永生”,只有想办法让用户表达更为便捷和多元后,才能形成平台的黏性,所以每次看到用户自己摸索出Pix72的一些新的使用场景时,他都会激动不已。

目前Pix72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学生、设计师、收藏爱好者、背包客等群体,其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65%,刘之源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了,通过多种场景都能触发图文阅读,然后外接商业服务,盈利不是问题。

创始人:王宇 融资情况:刚完成B轮融资。

探探 让变味的“见网友”回归本真

虽然每一个用户都要经过多次审核,不过探探的注册用户还是成功突破了300万,每日的活跃用户能达到55万,到目前为止,探探已经帮助用户“配对”超过1亿次。

探探APP的功能非常简单,每个用户的照片、个人资料会以卡片的形式展示,其他人则可以在探探上选择心仪的对象,不喜欢往左滑,喜欢往右滑动,当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时,你们才可以相互交流。创始人王宇认为只有“两情相悦”,沟通才更加高效有趣,男性用户在聊天时会更自信,而女性用户也永远不会感觉受到骚扰。

王宇认为现在年轻人缺少一个真正健康、阳光的陌生人社交平台,他希望把探探打造成一款用户乐于和朋友分享的陌生人社交软件,而不是羞于启齿。“早些年,我们用QQ聊天,见网友会觉得很正常很浪漫,可近几年网上的陌生人社交却有些变了味道,我们希望回到最初的那个本真状态去。”

在探探上,用户虽然可以选择昵称,但是个人资料、照片等信息却必须真实可靠,探探网每天都有30多人来进行社区管理和信息审核。

在探探上,男性会选择喜欢50%—60%的女性用户,而女性用户则只会选择喜欢6%—8%的男性用户,所以也形成了一个由女性掌握主动权的市场,男性每喜欢20人,才能有一个配对,而女性则可以“精挑细选”,每喜欢3个人,就能产生一次配对。

1988年,刚满7岁的王宇就随家人移居瑞典,直到2007年,他才和联合创始人一起回到北京,开始了创业之路。在探探之前,王宇还做过另一个项目——P1时尚社区,在时尚圈还做得小有名气。

但是王宇认为真正令他激动的时刻还是在做了探探之后,“因为从那时起,我在探探后台就陆续收到用户的私信,说他们通过探探找到了另一半,马上要结婚了,非常感谢我们。”

创始人:笪兴 融资情况:已完成Pre-A轮融资。

十年后 用梦想社交重新定位人生

“许多社交产品都是利用人的懒惰、愤怒、情欲等人性弱点,但十年后是基于一种信念,我们相信人能够变得更好。”十年后的创始人笪兴认为他们的产品和互联网创业的常态不同,他们想传播一些正能量。

十年后是一款基于未来时间轴的移动社交应用,用户匿名分享关于未来的梦想和计划,同时也可以探索他人的梦想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很多人眼中,十年后是一款“高格调”的应用,笪兴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一款纯原创的应用,没有走“Copy to china”的路子,算是中国社交网站中的异类。

但笪兴并不希望用户对于十年后都停留在“高格调”的印象上,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去使用十年后,而不是因为它的“高格调”高望而却步。笪兴认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他希望通过十年后这样一个平台,能促使用户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应该追求什么。

十年后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占了总用户数量的65%,据笪兴介绍,十年后的用户年龄跨度也特别大,年龄最小的用户还在读小学,而年龄最大的用户也有50多岁。“这至少说明了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分享梦想的需求。”笪兴说。

十年后目前有17名员工,他们都十分喜欢和用户沟通交流,也都相信人可以通过社交变得更美好。笪兴回忆:“曾经有一个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女孩得了抑郁症,在十年后上说自己想自杀,我们公司所有的员工,一个多星期轮番劝她,最终让她放弃了这种想法。”

关于未来盈利,笪兴表现得信心十足,他认为十年后掌握了用户在未来的时间点上最真实的需求,由此可以带来精准的广告投放和利益转化。

创始人:郑玹宇 融资情况:已完成A轮融资。

tataUFO 用兴趣打破校园社交的壁垒

郑玹宇以前是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而郝哲以前则是北京航空航天的学生,常去北大蹭课,在北大的一门创业课堂上二人相识,因为发现身边的同学很难有机会和外校的同学交流,似乎处于不同的次元,而男生与女生之间也似乎处于不同的次元,交流不多,所以他们萌发了为这不同的次元的ta与ta打造一艘“UFO”的想法。

2012年,tataUFO最初的Web版本上线,但仅仅只在北大、清华、人大三个学校内部运行,没想到反响还不错,一咬牙,毕业之后,郑玹宇和郝哲两人全职做起了这个项目,2014年3月和5月连续两轮融资后,团队开始急速扩张,目前已有60多人。

经过几次版本的迭代,tataUFO逐渐趋向于一个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校园社交软件,郑玹宇认为陌生人社交打造安全感和信任感至关重要,而相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教育背景等能够帮助打造一个安全的校园场景。所以tataUFO要求用户必须实名制,而且全部采用人工审核的方式,虽然耗费了团队大量的精力,但是郑玹宇觉得很值,他认为实名制是长期友谊价值的土壤基础。

tataUFO选择了在每天晚上十点为用户匹配一个兴趣相投的人,郑玹宇说因为中国大学有熄灯的习惯,晚上十点是学生忙完了最放松的时刻,这个时候他们有很强的社交需求。

当问及为何每天只能匹配一个用户时,郑玹宇说:“如果一下认识的朋友太多了,我们就不会那么珍惜了,我们希望用户在tataUFO上找到的是真正的朋友、值得珍惜的朋友。”

创始人:廖卓营 融资情况:已完成Pre-A轮融资,正在进行A轮融资。

拉拉公园 做纯粹而安全的女同社区

拉拉公园是一款“拉拉”专属的移动应用,致力于打造一个针对女同性恋的“纯les”社区。2014年初上线,目前团队已经有15人,其中1/3的员工是同性恋。

创始人廖卓营一直对于做社区情有独钟,早在2011年就创业做了一个图片社交应用“猫眼图博”,从2013年开始,又先后打造了同志公园、拉拉公园、彩虹佳缘三款定位于同志社交的应用。廖卓营说:“社区最具有黏性,所以我创业只盯着社区看,想做一个用户离不开的社交工具。”

虽然打造了三款同志社交应用,但廖卓营也看到了“拉拉”特有的潜力,所以目前团队的精力还是主要集中在对于拉拉公园的管理上,廖卓营说,女同性恋其实是一个生活中特别有品位、工作中特别有能力的群体,她们产生的内容更优质,消费的意愿也更强烈。所以廖卓营首推拉拉公园。

相较于其他社交软件,拉拉公园有着更为严格的审核、筛选机制,一旦发现有“非拉拉”混进来,用户也会积极的举报。廖卓营说,“我做拉拉公园的初衷就是想打造一个纯粹、安全的拉拉社区,我希望它是一个半熟人社区,不希望它成为一个约炮的地方。”

拉拉公园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微博)的青睐,几次洽谈之后,在2014年底敲定了300万的天使投资,此后,薛蛮子又鼓励他们去参加京东的股权众筹,最终短短3天之内就超额完成了600万的众筹任务,成为首个京东股权众筹项目。

目前拉拉公园除了15人的全职团队以外,还有10人的兼职团队,这10人全部是拉拉公园的深度用户,廖卓营说:“因为是粉丝,她们玩着玩着就干脆兼职帮我做起了社区运营。”

LGBT Capital创始人保罗·汤普森估计,中国的同性恋市场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拉拉公园约150万的用户并不是特别“亮眼”,但是廖卓营却相信拉拉公园未来一定可以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拉拉公园计划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电商、广告、会员增值等赢利模式的布局。

社交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用户能以比现实生活中更少的投入、更高效率地获得虚荣心、好奇心、归属感、倾诉欲的满足。

——sns lab社交网络研究院创始人张俊

聚焦it摘自 /新京报记者 王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ujiaoit.cn/news/2108.html

易讯时代:十年一剑打造产业地产互联网领先平台

O2O美甲师生存现状:没五险一金 不了解公司运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