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 资讯 聚焦亿吨级智能矿井集群建设 延长石油重磅发布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果

聚焦亿吨级智能矿井集群建设 延长石油重磅发布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果

9月15日,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新华网联合主办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举行。本次发布会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能源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吸引了来自政府、科研、行业协会、企业界的200余位代表参与,共探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作为国家三大化石能源中的主导资源,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践行“两山”理念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智能产业逐渐培育壮大,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逐步融合,提升能源系统安全可靠与灵活高效运行能力,为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采集开发保驾护航。

在本次大会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重磅发布包括煤矿新一代综合管控平台、煤矿软件定义控制技术(SDC)、煤矿数据治理融合平台与数据标准体系两个行业白皮书、煤矿安全审计标准,以及煤矿智能化建井模式在内的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果。

“打井不下井”,煤炭智能化已成“必答题”

在现代化煤矿建设过程中,众多能源企业秉持安全为本、智能化、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

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青仓在欢迎辞中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关键变量,延长石油一直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先行者,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

汪青仓介绍,延长石油聚焦建设亿吨级智能矿井集群,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其中,巴拉素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新建智能化示范煤矿,可可盖煤矿首创“打井不下井”建井模式,建井周期将由53个月缩短至18个月。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既承载着千年能源文明的传承与积淀,也面临着“双碳”目标下的转型考验。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芮宁表示,煤炭产业智能化建设,已不再是产业发展的选择题,而是关乎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和筑牢国家能源安全根基的必答题。

张芮宁表示,新华网一直是中国工业智能化蓬勃发展和能源文化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持续拥抱科技浪潮,紧跟前沿趋势和创新应用,探索产媒深度融合场景,探索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新华网将依托传播、技术和平台优势,讲好中国企业向新求变的生动故事,讲好中国工业创新发展的实践故事,为产业升级搭台赋能,与各方携手探索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数据+AI”为煤炭行业高层次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煤炭数字产业整体增长率高于全国数字产业发展速度,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与行业核心场景融合、渗透速度明显加快,企业在AI领域研发投入、AI领域人才拥有量都有所增长。

“多数公司已将AI技术作为核心发展领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分析相关数据时给出这样的结论。他表示,“数据+AI”已成为当下及“十五五”时期煤炭行业企业和技术服务商共同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为行业向更高层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动能。

王虹桥认为,本次大会上,可可盖煤矿所发布的核心成果,其实也是“数据+AI”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这项成果也入围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遴选的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荐项目案例。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康红普做《延长矿区高效采掘技术装备发展及应用》专题报告。他介绍,延长矿区地处榆林这一我国煤炭重要基地,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延长矿区掘进工作面智能感知、掘进机规划截割、锚杆自动化施工,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开采装备智能控制等工作。在未来,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开采系统可靠性,实现常态化,达到减人、提效、增安目标。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全辉做《可可盖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成果发布,他表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煤炭智能开采产能占比历史性突破50%,煤炭安全高效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专题报告中,刘全辉在智能化建井、智能化生产系统、清洁绿色供能、新一代智能管控平台等方面,全方位介绍可可盖智能化建设,为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矿井树立新典范。据介绍,可可盖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已形成专利23项,论文25篇,专著1部,国家标准2项发布、2项实施,行业标准2项发布,重点研发项目2项实施,省部级一等奖5项。未来,可可盖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全方位实现井下全无人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集群作业。

AI赋能打造国家能源安全新范式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智能系统的自分析、自决策和自执行,提升不同系统的智能设备协同水平,成为现代煤矿下一布局的关键。

山东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田在《人工智能与矿山系统健康智能运维》专题报告中介绍,煤炭作为我国第一能源和工业原料,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不会改,“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AI赋能矿山、建设智慧矿山成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通信技术的提升不仅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也在特殊场景下提升了沟通效率和生产效能。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继平在《煤矿智能化关键技术》专题报告中提出,5G具有大宽带、短时延、高可靠、无线接入等特点,矿用5G是目前采掘工作面地面远程控制的必然选择,煤矿井下车辆无人驾驶也离不开5G远程控制。

华夏天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桥喜做《RED-MOS赋能矿山行业数智化转型与应用》专题报告,他介绍,“SDC重构联动控制+AI Agent开启智能决策”的双核驱动,让矿山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地运行,让矿山从“减人、增安”升级为“提效、创值”。

矿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成为推动矿山智能化转型的基石,从“听得见”到“看得清”再到“控得精”,矿用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为现代化矿山建设保驾护航。联通(陕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李守卿在专题报告《5G筑基赋能,6G示范引领,共创“煤”好未来》中,展示了5G和6G关键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与示范成果,显著提升井下通信可靠性与运维效率,支持AGV、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高效协同,解决复杂环境下的信号覆盖与增强问题,“5G与人工智能、无源物联、6G+TAN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煤矿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体现了‘场景驱动、技术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

在能源产业面临“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挑战下,智能化已成为行业核心发展方向。此次发布会展现了煤炭行业以数字化转型破局的创新实践,从“数据+AI”驱动的技术革新,到智能化建井模式、新一代管控平台等成果发布;从行业标准制定到5G、6G通信技术赋能,行业正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重构重塑竞争力。此次大会不仅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思考和实践,更彰显了政企学研协同发力的必要性。未来,随着“数据+AI”深度渗透、标准体系日益完善,煤炭这一传统能源必将加速向安全、高效、智能方向演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jiaoit.cn/news/25213.html

中国智驾出海新里程碑!元戎启行量产交付突破10万辆

丰邱之科技:深耕数字服务,以创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

返回顶部